位於南海中北部的熱帶低氣壓今日逐步整合。日本氣象廳已發出烈風警報,預料該系統會在未來一日增強為今年首個熱帶風暴「蝴蝶」。有關三號風球的概率評估、路徑變數等詳細分析,請參閱MET WARN最新發布的影片。
受潛在熱帶氣旋影響,預料本港週三起風勢逐步增強,隨後離岸和高地風力可達強風程度,驟雨亦會增多。至於本港實際風雨影響程度和時序,主要視乎兩個因素。
預料現時位於菲律賓鄰近海域的廣闊低壓區會在南海中北部發展,隨後數日大致移向華南沿岸,有機會為今年本港風季揭開序幕。
現時菲律賓以東有一個低壓區,預料會在週末移往呂宋附近海域,但其未來動向及發展存在變數。目前傳統電腦和人工智能模式預測分歧頗大。
影響南海中南部的西南季候風將於本週後期至下週初重新增強,加上副熱帶高壓脊主體西伸北抬,預料該區屆時有廣闊低壓槽發展。
2025年至今累積雨量只有同期不足三成,而五月雨量目前更不足20毫米。到底導致本港嚴重少雨的原因為何?
65年前的今天,智利發生9.5級巨震,規模為自有地震觀測紀錄以來之冠。相信大家近期不時聽到「今年會有大地震」、「今年好似特別多地震」等論調,到底以上說法是否有根據呢?
過去數日部分媒體引用美國模式預報,指本港或南海未來一兩星期有機會受熱帶氣旋影響,此番報道有多可信?
電腦模式預測顯示,孟加拉灣下週或有季風低壓發展,象徵西南季候風即將於南海爆發,並開始影響華南沿岸天氣。
本港去年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「旺」的十一月,接連受到風暴銀杏、桃芝、萬宜來襲。事隔逾半年,天文台亦正式發布三股風暴的回顧。
過去數日,本港經歷了一次「倒春寒」。是次降溫過程出現較大預報誤差,主因是冷空氣較傳統電腦模式預測強,順利翻越南嶺,並由北方直接抵達、滲透本港。
日本政府今日公布「南海海槽巨大地震」的全新受災評估報告,若果發生最壞情況的「全面斷裂」9.1級地震的話,死亡人數將高達29萬8千人,比2012年的評估僅少約2萬5千人,經濟損失則增加接近三成。
天文台於今日起開始針對現有的雷達圖及衛星雲圖加強服務。
緬甸中部於週五發生矩震7.9級地震,至今已造成過千人死亡。值得留意的是,距離震源過千公里的泰國首都曼谷亦感受到明顯搖晃,更有興建中的大樓倒塌。造成如此強烈的搖晃,其實與曼谷的地理特性以及「長周期震動」(Long-period ground motion)有關。
MET WARN聯同京都大學地震學家兼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西村卓也教授,繼續以科學為依歸為大家深入解構日本南海海槽,分析巨震風險!
MET WARN 天氣預警是香港民辦氣象組織,主要提供最新的本港氣象預測及資訊。MET WARN 以多元化的路線發展,致力提供最專業、最新、最準確及最有趣味的氣象資訊推動科普教育。
MET WARN 已獲香港天文台授權轉載與官方相關的氣象資訊。
「捉得緊現在,先可以預報未來」